随着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的临近,中国速度滑冰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备战,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分站赛中,中国队表现亮眼,年轻选手崭露头角,而经验丰富的老将也展现出稳定的竞技状态,为冬奥冲刺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本届世界杯分站赛上,21岁的李佳琦在女子1000米项目中以1分14秒32的成绩夺得银牌,刷新个人最佳战绩,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年轻选手近年来进步神速,从青年组一路攀升至成年组国际赛场,已成为中国女队的中坚力量,她的教练张伟表示:“李佳琦的特点是爆发力强,弯道技术扎实,未来有望在短距离项目上冲击世界顶级水平。”
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男子500米选手王浩,19岁的他在波兰站比赛中滑出34秒56,跻身世界前八,王浩的起跑反应速度和直线加速能力备受赞誉,国际滑联官网甚至将他列为“未来十年最值得关注的新人之一”。
尽管新人涌现,中国速度滑冰队的老将们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28岁的宁忠岩在男子1500米项目中延续稳定发挥,本赛季三次站上领奖台,作为平昌冬奥会该项目的第四名,他坦言:“米兰冬奥会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届,我希望用一块奖牌弥补遗憾。”
女队方面,30岁的张虹虽已转型为教练,但仍以技术顾问身份随队出征,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现在这批年轻选手的条件比我们当年更好,只要保持科学训练,冬奥夺牌并非遥不可及。”
为提升竞争力,中国速度滑冰队引入了先进的运动科学系统,通过风洞测试优化选手姿态,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手战术,并配备新型低阻力比赛服,队医团队还针对高原训练后的体能恢复制定了个性化方案,以减少运动员的伤病风险。
主教练李琰透露:“我们与荷兰、挪威等强队开展了技术交流,学习他们的弯道蹬冰技巧,下一步将重点打磨集体出发项目的配合能力。”
从本赛季的表现来看,中国队在短距离项目上更具竞争力,女子500米、1000米和男子500米均有多名选手具备冲击决赛的实力,长距离和团体追逐仍是短板,需在后续训练中加强耐力与战术执行。
国际滑联主席迪克玛表示:“亚洲队伍在速度滑冰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,尤其是中国队的年轻化策略值得肯定。”
随着“北冰南展西扩东进ng28相信品牌的力量”战略的推进,速度滑冰在国内的普及度显著提升,2023年全国青少年速度滑冰联赛参赛人数较往年增长40%,上海、广州等南方城市也涌现出不少苗子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指出:“群众基础的扩大为选材提供了更多可能,未来会有更多‘李佳琦’‘王浩’出现。”
距离米兰冬奥会还有两年时间,中国速度滑冰队将继续以“稳短冲长、多点开花”为目标,力争在冬奥赛场实现新的突破。